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人大代表集中“充电”为履职蓄力赋能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履职培训工作,十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新以来,先后举办了5期代表履职培训班,基层代表培训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学习交流等方式,引导代表们上好履职“第一课”,当好人民“代言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鄂托克旗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来说,这个春天显得格外充实而有意义。今年3月,鄂托克旗人大常委会举办了第五期代表履职培训班,组织50余名基层人大代表外出培训学习。他们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在南湖红船前,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参观安吉县余村,探寻乡村转型历程……一次次思想碰撞、一个个观念更新、一场场探讨交流,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的洗礼中,代表们方向更明、思路更清、劲头更足。
“今年4月份实现了并网发电,牧民见到了效益。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牧民一年就可以多增加23000元的收入。”看着牧民家羊圈上的光伏板,鄂托克旗人大代表、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委员会副主任吉仁巴雅尔高兴地说。
2023年9月,呼和陶勒盖嘎查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为嘎查28户牧民安装光伏发电板,每户补贴建设资金3万元。光伏新能源开启的绿色低碳新生活,正成为嘎查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
“如今,各地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怎么能将学到的新思想与我们嘎查的实际相结合?怎么能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和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我们在学习中思路更明确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一项长期增收致富产业,将继续在全嘎查推广。”吉仁巴雅尔说。
“参加履职学习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履职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必须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依法履职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更好肩负起人民重托和时代使命。”鄂托克旗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月生说。
从“强化政治担当”到“提升履职本领”再到“开阔履职视野”,五期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可谓“干货满满”。形式多样的培训为代表们创造了难得的交流沟通机会,也让代表们对如何立足本职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们去南方看到那里的鹅,从爪子到脖子,甚至是鹅身上的毛都可以创造价值,都是值钱的。看完以后我感触特别深,想到了咱们本地的牛产业,要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从养殖、屠宰、分割、包装等各方面用心研究,让农牧民多挣些钱。”说起发展本地牛产业,鄂托克旗人大代表、乌兰镇苏吉嘎查委员会副主任巴特尔滔滔不绝,6年多的养牛经验让他的事业越来越“牛”。
2021年1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在乌兰镇苏吉嘎查设立了蒙古牛研究试点,为农牧民提供蒙古牛纯种繁育、人工授精、疫病防控及饲料配方等技术指导,这也为巴特尔发展牛产业提供了技术助力。
“为什么我就要发展本地牛,因为肉的质量好,投入的成本也很低,禁休牧期过去的话,基本就不用喂,节省饲草料的投入。”巴特尔说。
目前,巴特尔家的400余头牛中80%以上都是本地牛。每年有50%的牛肉销往乌兰镇6所中小学幼儿园,其余分别销往乌海市、乌审旗等地。他也与嘎查、牧民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租用嘎查集体经济冻干机设备进行牛肉的风干加工,收购牧民家的牛犊解决牧民销售难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也有社会责任。周边牧民没事的我都招在这里,给他们挣工资,现在我雇用的13名工人,每年工人工资我就要支付接近100万元。以后还是想通过分散经营、集中销售的方式,带动农牧民一起发展本地牛产业。”巴特尔说。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振兴,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文旅融合发展,代表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现场的学习和观摩对我很有帮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了其他地区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这条路应该去尝试。”鄂托克旗人大代表胡毕斯哈拉图意犹未尽。
“最早的应该是汉朝,还有明清时期的这些生活用品……”走进苏米图苏木民俗文化展厅,胡毕斯哈拉图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收藏的“宝贝”。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苏米图苏木党委政府从2015年开始建立民族传统用品展览室。胡毕斯哈拉图将自己收藏的民族生活用品、饰品、铜制品等全部“安置”在了这里,供游客参观。
“以前是学校经常组织孩子们到这里研学,这样一来,孩子们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还有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参观,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胡毕斯哈拉图说。